期刊简介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本传播有关临床营养支持、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营养支持对结局和“成本-效果”影响以及转化医学与营养研究等方面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82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004/R

邮发代号: 2-48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酸盐排出较少,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将更易产生.另外,黄疸患者大多胃纳下降,营养状态较差,合理和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此类患者的恢复.我们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联合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的方法,与单独PN进行比较,观察其干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张坤;朱锦德;吕昕亮;涂朝勇;姜川;林巧妹;邵初晓 刊期: 2014- 04

  • 胃癌患者围术期人体成分指标变化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应激、术后禁食以及漫长的饮食恢复过程都可能对患者的机体代谢和营养状况造成影响.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较常用人体测量指标更能够客观且及时地反映机体的各种成分变化,为理解胃癌术后患者的机体代谢特点和营养状况提供更好的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手术患者的人体成分指标变化,了解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情况,为术后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策......

    作者:刘瑾;英圣燕;路潜;任晖;庞冬;杨萍;金三丽 刊期: 2014- 04

  • 不置胃管并早期假食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前,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理念已在许多国家广泛推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组合产生的协同结果.在我国,FTS的多项措施仍未被普遍接受,常规留置鼻胃管及术后延迟进食等即使在大型医院也普遍存在.本研究旨在探讨FTS腹腔镜胃癌手术后患者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及早期假食后进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俞维飞;李益萍;谢浩芬;徐琴鸿;费惠;王涌;葛海波;方雷 刊期: 2014- 04

  • 谷氨酰胺肠内营养与普通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效果比较

    谷氨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但在应激状态下,其被认为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对于调节细胞代谢和免疫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颅脑损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进展迅速,有效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屏障、减少细菌和毒素移位、减少并发症.谷氨酰胺在临床中的应用多为静脉输注,部分患者给予口服颗粒制剂,且均是按照每千克体质量计算摄入量;而从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谷氨酰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9月至201......

    作者:李学龙;宋新娜;张立;冯艳 刊期: 2014- 04

  •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

    1化学结构核黄素(维生素B2)是一种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是由核糖和异咯嗪组成的呈平面结构的物质.在27℃的黑暗环境中对无机酸稳定,但在一般环境的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能分解.分子结构式: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1成人推荐摄入量(RNI)男性1.4mg/d,女性1.2mg/d.2.2可耐受高摄入量(UL)尚未确定.2.3无毒副反应水平(NOAEL)尚未确定.2.4低毒副反应水平(LOAEL......

    作者:中华医学会 刊期: 2014- 04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方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PICC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可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还能为特殊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通道,为抢救赢得时间,在临床上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因此得到广泛应用.1PICC临床应用对象1.1需要长期输液,外周静脉条件很差的患者及早产儿如大面积烧伤、老年、肿瘤患者等[1]需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及早产儿.......

    作者:刘冰斌;杨秀芳;彭南海 刊期: 2014-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