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本传播有关临床营养支持、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营养支持对结局和“成本-效果”影响以及转化医学与营养研究等方面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82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004/R

邮发代号: 2-48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7年第4期文章
  • 谷氨酰胺双肽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负氮平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双肽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负氮平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超过5天的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氨基酸1.5g·kg-1·d-1,研究组(Gln组)给予氨基酸1.2g·kg-1·d-1和L-丙氨酰-L-谷氨酰胺0.3g·kg-1·d-1.分别于术后第2~5天计算氮平衡,于术后第1、3、6天抽取静脉血行生化检查及游离氨基酸检查,并分析免疫......

    作者:么改琦;朱曦;薄世宁;王海霞;林英 刊期: 2007- 04

  • 儿科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调查评价儿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附属儿童医院共2274例患儿入院时进行体格测量,以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量表为参考标准,根据Z值评分法,分别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eightforageZ-score,HAZ)、年龄别体重Z值(weightforageZ-score,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eightforhei......

    作者:陶晔璇;徐远飞;汤庆娅;吴江;蔡威 刊期: 2007- 04

  • 槲皮素对氧化应激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肝细胞对槲皮素的吸收以及吸收后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对槲皮素的吸收.于培养液中加入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观察槲皮素预处理后,氧化应激肝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培养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细胞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大鼠肝细胞对槲皮素有一定量的吸收,24小时达到高峰.过氧......

    作者:高蔚娜;郭长江;韦京豫;杨继军 刊期: 2007- 04

  • 匀浆膳联合酸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匀浆膳联合酸奶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急症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匀浆膳联合酸奶治疗;对照组给予匀浆膳治疗.伤后48小时开始分别给予鼻饲额定热卡的两种肠内营养治疗,每日消耗不足部分辅以肠外营养补充.比较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障碍指标、意识恢复程度及预后.结果研究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各种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

    作者:余长智;吐尔洪·艾萨;王志强;喻敏 刊期: 2007- 04

  • 肠内营养液的个体化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经济简单的肠内营养液的个体化配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商品化的肠内营养制品为主要原料,根据患者病情,再加入氨基酸、葡萄糖、食用植物油等基本营养元素,以乳化技术个体化配制而成.随机将89例外科住院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9例)和膳食组(40例),分别给予自制的肠内营养液和家属自制食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天的伤口愈合率、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同时另将47例因营养不良需采用肠内营......

    作者:庞晓军;奉涛 刊期: 2007- 04

  • 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于2003年1月对上海市平凉社区20~74岁居民进行调查,检测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并记录其生活方式.结果共调查和检测2132名,其中男性852名、女性1280名,代谢综合征现患率为13.4%.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作者:伍佩英;宋晓敏;金其林;王爱蓉;张雪涛;董玲 刊期: 2007- 04

  • 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现状

    梗阻性黄疸会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带来严重感染并发症,但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进步,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就有关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崔红元;韦军民;朱明炜 刊期: 2007- 04

  • 高蛋白饮食与肥胖、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饮食已比较普遍.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增进正常个体胰岛素分泌,导致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刺激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高蛋白饮食能增加饱腹感、降低热量摄入,对肥胖者有减轻体重的作用;高蛋白饮食还可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高蛋白饮食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其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

    作者:李明龙;王明雁;陈海燕 刊期: 2007- 04

  • 肠源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之后出现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细菌移位的提出揭示了肠道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肠屏障的概念.但是随着实验和临床资料的积累,对细菌内毒素移位引起MODS的理论提出了疑问,肠道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免疫炎症反应逐渐得到认识,对肠源性MODS有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认识.本文就肠源性MO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良广;何桂珍;崔晓雨 刊期: 2007- 04

  • 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起病凶险,发展迅速,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消耗性疾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SAP患者无论是否手术,都需要长期禁止经口饮食,且其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极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是患者顺利渡过SAP急性期,维持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改善机体状况的重要手段,是SAP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

    作者:邓浩;付刚;陈志武 刊期: 200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