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的我国第一本传播有关临床营养支持、各种营养素的代谢、营养支持对结局和“成本-效果”影响以及转化医学与营养研究等方面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专业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82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004/R

邮发代号: 2-48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7年第4期文章
  • 维生素D和钙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和钙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且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如糖耐量异常者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和钙的营养状况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预防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毛绚霞 刊期: 2007- 04

  • 长期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长期化学治疗患者延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2006年6月间留置PICC的826例患者的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维护方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7天~34个月,其中留置时间达1年以上者112例(13.6%);拔管主要原因是治疗结束及死亡,占95.4%;因导管相关性感染拔管者12例,仅占2.5%.结论因......

    作者:邢红;陈兰;袁文华 刊期: 2007- 04

  • 1例黄热病疫苗引发的嗜内脏损害反应患者的营养治疗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由蚊子或蜱类为媒介传播,主要在南美洲和非洲流行,病死率高达20%以上.黄热病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存在疫苗毒株毒性恢复的潜在危险,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接种疫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1].1996~2001年,全球报道7例与黄热病疫苗相关的嗜内脏病(原称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特征为:发热、黄疸、低血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其中6例死亡[2,3].我院于2......

    作者:刘鹏举;陈伟;马方 刊期: 2007- 04

  • 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背景术后糖电解质输液一般是指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液体,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底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 刊期: 2007- 04

  • 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短期观察

    临床上将低蛋白饮食(lowproteindiet,LPD)用于透析前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renalfailure,CRF)的治疗已有近60年的历史.LPD具有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延缓CRF的进一步发展,减轻尿毒症症状及延缓透析时间等作用,在配合临床治疗方面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将我院1999~2004年间进行营养治疗的CRF病例加以汇总分析,以期能找出适合CRF患者的每日蛋白质摄入......

    作者:童本德;熊金萍;单品亚;陆琪红;沈霞 刊期: 2007- 04

  • 饮食控制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初步观察

    引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是主要的环境因素.本研究观察了饮食控制联用二甲双胍片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作者:连韩;汪保华 刊期: 2007- 04

  • 血管入径指南的循证基础和继续教育

    血管和入径的近代历史1965年,曾宪九、吴肇光等对肠梗阻、肠瘘等患者试探性地应用肠外营养,当时便开始使用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插管作为静脉通道,开始了近代血管入径(vascularaccess)探索与应用的漫长路途.到1971年,中国已经有比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随之产生了静脉通道的需求.......

    作者:蒋朱明;刘洋 刊期: 2007- 04